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杭州日报关注云南宁蒗爱心毅行

    供稿单位 :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 2012-11-21 00:00
      8月9日出版的杭州日报以《大山深处,悬崖边的校园校长、老师和厨师,是同一个人——7名大学生的云南宁蒗爱心毅行,有心酸有收获》对我校暑期宁蒗爱心毅行团队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团队主题:爱心毅行

      团队名称: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米兰(中国)“和山雲语”云南宁蒗爱心毅行团队

      实践内容:2003年起,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米兰(中国)艺术学院翁长庆老师因为一次偶然,在云南宁蒗县大凉山彝族贫困山区展开了长达8年的爱心支教。自此以后,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米兰(中国)与宁蒗结下了缘分。今年7月1日,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米兰(中国),米兰(中国)“和山雲语”云南宁蒗爱心毅行团队由戈洪伟老师带领,队员赖科杭、童峰、林晨昱、俞露霞、吴晓佳、丁恒一行人,背负着由全校学子募集而来的将近250斤爱心物资,再次来到了这里。

      
      校长还要兼厨师,给孩子们准备午饭

      微微的凉风,无尽的山峰,悬崖边的校园,志愿者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支教生活。

      说是教书,其实队员们更多的是来告诉这里的小朋友外面的世界,加强孩子们学习的信念。这里的学习环境很艰苦,石头拼起来的乒乓球桌,没有电扇和讲台的教室;劣质的黑板,粉笔在上面只能留下淡淡的痕迹……但是,孩子们却很快乐,他们对学习十分热爱、对未来有着期待、对老师有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大家。

       在课堂中,讲到浙江地理位置的时候,大家都不会画地图,就照着大公鸡的形状画了一个“中国”,但孩子们却大声地喊着“姐姐好厉害,画得好像”。

      在讲到梦想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在白纸上描绘了自己的梦想,稚嫩的笔记,童真的向往,勾勒出他们对山外的无限想象。这群孩子中,有的想考大学,有的想做警察,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做航天员……
     
      中午下课后,老师给孩子们做的“营养午餐”发放,午餐很丰盛,有鸡蛋和牛奶,但是孩子们都舍不得吃——都说要带回家给家里的老人吃。“也许是贫困,让这群孩子们早早成熟。”队员们有些心酸。


      悬崖边的校园 简陋的房屋和满墙的奖状
      队员还分别去了金棉乡垮山希望小学、红星完小、金棉完小,对当地贫困学生进行文具、书本等物资的发放和贫困生家访,以确定新一期结对助学名单。

      虽然说已经对道路的泥泞早有耳闻,可当同学们面对那需要越过1800米海拔的高山,那由碎石铺成的盘山小道,那充满落石的陡崖滑坡时,还是很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在来到一个叫张涛的同学家时,只有张涛和他父亲在家,母亲还在田地里劳作,哥哥去放牛还没有回家。张涛的父亲看到队员们的到来显得有点局促,而一旁的张涛也是安静地微笑着。一间这里常见的泥夯的土房子,房间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壁上贴满了奖状。虽然家里出产的粮食足够一家人的温饱,但是张涛的哥哥患有肾炎,医药费一直是家里头疼的问题。说到家里的难处,张爸爸情绪有些低落,但是,只要一提起张涛,张爸爸立刻出现了笑容,“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出息了,就指望下一代了。”

      在这里,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条件艰苦,但是却对下一代人充满希望。

      翻越1800米海拔高山的一次家访

      家访过程中,队员们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校长——垮山思微希望小学的赵丽昌校长,他不仅是校长还是这里两个年级唯一的老师,更是学校的厨师,同时还要负责对学校的维护等。

      赵老师的教龄已经有30多年了,十年如一日,学校就是赵老师的家。据当地人介绍,赵老师每星期都会徒步去金棉购买学生以及自己在一星期里的所有伙食,然后背着沉甸甸的食物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赵丽昌让队员们心生敬佩。何以为师?一份坚持,一份爱心,还有那份对教育的执着。

      “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翻山越岭,坚持行走,不抛弃一名队友,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毅行。而现在更习惯称之为爱心毅行,把爱一站一站接力下去。”志愿行动结束了,但是队员们在行走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和那些最淳朴善良的心灵。

      原文详见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2-08/09/content_1321914.htm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